全面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等价,交换不但交换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商品本身的价值也在增加。为什么呢?因为交换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既然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交换就创造了价值。产品通过社会分工协作生产出来之后,整个价值实现过程并没有完成。如果产品卖不出去,那就毫无价值。所以,交换的价值就出现了,通过交换将产品卖到顾客手中。这样整个价值实现过程才算结束。所以,交换实现价值是指通过交换使商品价值增加。这就是营销的真正价值所在。
交换是受需求驱动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产生的力,我们称之为“驱动力”。例如,人饿了,对食物的需求产生的“驱动力”促使顾客购买麦当劳。但是,在买方市场中,顾客饿了不一定购买麦当劳,可能是肯德基、蓝白快餐、意大利面条、桂林米粉等。企业为了让更多的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于是就穷尽一切办法,吸引顾客来购买,这种吸引顾客产生的力,我称之为“牵引力”。企业穷尽一切办法,吸引顾客来购买的行为就是营销,牵引力越大,营销效果越好。
当企业“牵引力”与顾客“驱动力”在同一个水平面同一个方向时候,营销的威力发挥道较大。换言之,当顾客产生需求时,企业则需要顺着顾客的需求,并满足顾客的需求。例如,顾客产生喝高档牛奶的需求,“驱动力”的方向是牛奶,水平面是高档,企业则需要顺着“驱动力”,发挥“牵引力”,提供高档牛奶和高端服务。
再次,顾客真正关注的是让渡价值。顾客通过交换购买产品虽然产生了价值增值,但是顾客追求的不仅仅是价值增值,而是价值较大化。
我们通常用顾客让渡价值衡量价值大小。菲利普·科特勒先生认为“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营销管理》)。顾客总价值包括顾客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来自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或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包括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者预期的时间、体力和机会成本。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假设是顾客是“有限理性”的,顾客尽量理性的追求让渡价值的较大化,但是顾客受意识的制约,其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企业想要获得高的顾客让渡价值,一方面需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满足顾客的理性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服务价值和品牌价值,满足顾客的感性需求。这样使得顾客总价值越高,顾客总成本越低,顾客让渡价值越高。
中国建材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建材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www.bml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