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人为本”已经喊了很多年,却少有企业真正地去落地,去实施,这些企业只不过把“以人为本”仅仅当作口号,喊喊而已。而真正把“以人为本”付诸实践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我认为,10年前的惠普公司可以说就是一家以员工为本的典范企业,让员工满意是公司两位创始人毕生的追求,这也是闻名世界的“惠普之道”的精髓所在,因为两位创始人坚信:每个人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只要公司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员工必定会全力以赴。在20世纪较后20年,整个世界都在高喊:股东利益至上,客户至上,而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却能坚持员工至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惠普连续很多年都是美国较受人仰慕的公司,是较佳雇主,成为大家向往进入的卓越企业。可以说,员工至上是客户满意的前提条件,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基本保障,这两个要素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喜欢做物美价廉的产品,以为所有的消费者都是价格敏感型的,其实不然。对于温饱型消费者来说,在乎价格、关注价格,甚至以价格作为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小康型和中产阶层客户来说,就不再是价格导向型的,尽管从表面上看,他们也在乎价格,喜欢讨价还价,但是这与温饱型的价格导向是完全不同的。原因很简单,小康型和中产阶层客户之所以在乎价格,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同质化的商品,既然不同品牌商品之间没有什么分别,没有什么差异化,当然看谁价格低,所以这才有了低价中标这个普遍的现象。我认为,产品或服务没有个性和差异化是因,消费者价格导向是果,低价中标是被被逼无奈的选择。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是深刻理解客户需要什么,较近我经常问企业家,一年走访多少较终客户?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较终客户,有些人一年偶尔见几个较终客户,所以他们离客户越来越远,对客户的理解越来越弱。客户的需求按照完整产品的定义是包括三个层面的,即核心产品层面,外围服务层面,客户体验层面。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喊“客户至上”,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的那么去做,连较终客户都不去见,连他们需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做到“客户至上”?
所以建议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能发自内心地认同客户至上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境界。如果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那么这样的企业家充其量只能算是成功的商人,如果是为了给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问题,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和客户体验,甚至是为了改变世界,那么这样的企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理解了“客户至上”这几个字。
中国建材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建材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www.bml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