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庐山真面目总是让读者充满期待的问题。刘备先是听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紧接着刘备兄弟三人两次拜访的无功而返,诸葛亮自己给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正因为诸葛亮懂得制造神秘感,把架子摆足了,距离就产生了,这越发是激起了刘备的好奇心,所以才会让刘备觉得“幸福果实来之不易”,才会对他格外的珍惜和器重。同样是《三国演义》里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因为不懂得要给自己制造神秘感的道理,老喜欢毛遂自荐送货上门,所以才投孙权为孙权所不喜,一直得不到重用。
适当的神秘感可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比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一直对外秘而不宣,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惜退出印度市场,以抗议印度政府要求其公布配方的压力。有些专家就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是故弄玄虚,因为在实验室里分析其成分简直是易如反掌。而《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在正式出版前完全保密,但越是遮遮掩掩,越是造成公众强烈的期待心理。书评文章都扣住暂不发表,作者不得接受任何采访,海外译本也被推迟,唯恐不慎泄露玄机,甚至书名、页数和价格等信息也仅在上市两周前才公布。刺激性的细节,包括一个主要人物的死亡以及哈里的情窦初开,被技巧性地一点一点透露给垂涎欲滴的新闻界。印刷商和批发商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书店严格遵守指定时间才能售书的规定,所以在正式上市的2000年7月28日之前,读者只能通过上锁的橱窗看看那些诱人的封面来解解渴。被吊足胃口的读者还可能不在靠前时间去抢购吗?
第三步——饥饿营销:得不到的是较好的
“容易得到的不容易珍惜,不容易得到的容易惦记”,何止感情,什么不都是这样?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着了不如偷不着”,是对这种现象较好的诠释。人就是这样,渴望一样东西,总是看到它较美好的一面。得不到的,当然是较好的,因为不知道他(她)到底有多好。越是得不到,就越容易在心理上为其筑上一道特殊的保护屏障,人为在上面贴上完美的标签。很多时候,一旦到手就感觉不是那么期待了。有时,爱你的人近在咫尺,可是让你柔肠百转、牵肠挂肚的却往往是另外一个人。得不到的,就是较好的;轻易得到的,往往都不太懂得珍惜。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所演绎的那样。因为得不到才是较好了,结了婚的人羡慕没结婚的人自由,没结婚的人羡慕结了婚的人的幸福。心理学上有“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来对付这种内心里的不平衡。得不到甜葡萄就对自己说葡萄是酸的,好容易得到了酸柠檬就对自己坚称柠檬是甜的,狠狠地给自己做做自我催眠。女人去买件衣服,坚持要那种缺货的颜色,结果营业员好不容易翻出来一件,却又忽然觉得也没什么好看的;男人总是紧跟数码更新的步伐,他现在一定要换掉的那只手机,其实是上一季心心念念的款式……这种纠结的心思让人如何是好?营销也是同样如此!
中国建材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建材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www.bmlink.com